星期三, 二月 28, 2007

学艺札记(17)

Girl with a Cross, Georges Braque (oil on canvas, 55cm X 43cm, 1911) Kimbell Art Museum, Fort Worth.



Man with a Pipe, Pablo Picasso (oil on canvas, 90.7cm X 71cm, 1911) Kimbell Art Museum, Fort Worth.


大约在1910和1913年间, 这两位画家共同创造了所谓的解析立体主义(Analytical cubism). 画中物体被人为地分解成碎片并用特定的方式从新组装在一起, 据说能够产生这样一种效果: 就是能把从不同角度才能看到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平面上. 由于被抽象了的物体普通人不容易看出来, 他们就尽量使用简单的色彩和易于辨认的物体作为对象. 在Braque的画中, 你可以看出有一位头部和面部都变形了的女士. 画的左半部略为正常而单看右半部就不知为何物. 特别是她的一边的肩膀被一个灰色的球状物代替, 让人摸不著头脑. 相比之下, Picasso的画就更难看懂. 我只能看见一个完整的烟斗. 它的上边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八字胡以及一只眼睛. 使足了劲在画上研究还能见到下端的较为完整的一个铁壶.
在解析立体主义之后, 他们又开始了合成立体主义(Synthetic cubism). 前一个帖子中Picasso的画就是其中之一的作品. 这些画的明显一个新特点就是色彩变得更为丰富. 但是它们对我这样的外行所造成的困惑却丝毫没有减少.

星期二, 二月 27, 2007

学艺札记(16)

对比: 从写实到抽象. 两个极端你喜欢哪一类?

An Experiment on a Bird in the Air Pump, Joseph Wright (oil on canvas, 183cm X 244cm, 1768)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这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幅画作. 它看上去就如同电影中截下的一幅快照一样, 不经指出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是人画出来的. 画中的父亲请了一位科学家回来向他的家人和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 中间的仪器是一个抽真空的装置, 科学家正在演示没有空气鸟儿飞不起来. 三个孩子中, 男孩正赶紧将鸟笼取下要救心爱的小鸟, 他的妹妹们却在害怕和哭泣--如果科学家不把仪器顶端的阀门打开的话鸟儿很快就要死去. 桌边三人, 一人象是助手正在计时而另两位却在专注地观察. 最左边的两位年轻人四目相对心不在焉, 似乎是一对恋人.



Bowl of Fruit, Bottle and Violin, Pablo Picasso (oil and sand on canvas, 92cm X 73cm, about 1914)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正如题所说, 这里头有一盆水果, 一个瓶子和一把小提琴. 几件物品中只有扭曲的小提琴是摆在中间, 其他还真看不见. 看来时空穿梭中的毕加索的水果我是想吃也吃不到了.

坏天气

这一周最高温度10度, 最低温度0度. 而且大部分时间阴雨连绵, 不爽不爽...

星期一, 二月 26, 2007

学艺札记(15)

Portrait of Greta Moll, Henri Matisse (oil on canvas, 93cm X 73.5cm, 1908)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这是野兽派(Fauvism)当家画家的一幅作品. 野兽派是一个短命的法国画派. 它的名字来源于评论家对这些画家的戏称: Les Fauves (wild beasts). 这一派画家的特点是放弃绘画的一些基本要素, 使用夸张的造型和明艳的颜色, 把印象派的一些东西用到极致. 野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Matisse和Andre Derain都是画家Gustave Moreau的学生. 他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跟随自己的感觉考虑形式以外的东西. 这一画派的画家受后印象派画家象高更和凡高的影响很大.
画中的女士是Matisse的一个学生. 画这幅画的时候, 她为Matisse作了十次模特, 每次三小时. 画好以后, Matisse又作了多次修改. 最主要的就是把胳膊加粗, 把眉毛加浓变弯--可谓是丑化模特的形象. 尽管这位女士几次抗议也没有让他把人物恢复原样. 以下是野兽派的两幅代表作:

The Dessert: Harmony in Red, Henri Matisse (1908) The Heritage, St Petersburg, Russia.


Charing Cross Bridge, London, Andre Derain (1906) Location unknown.



天气

出门的时候还是下着小雨. 看来凡高的热情还没有强到能扭转乾坤的地步. 走到系门口, 雨渐渐小了, 抬头一看前面的两座楼之间居然架起了彩虹. 愿老天保佑, 给我们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

星期日, 二月 25, 2007

学艺札记(14)

Sunflowers, Vincent van Gogh (oil on canvas, 92cm X 73cm, 1888)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这是凡高画的最早的四幅向日葵中的一幅. 画好以后他只觉得其中两幅还行, 就签上了名挂在朋友高更的卧室墙上. 另一幅现存于慕尼黑. 这是凡高最早公开展出的几幅画作之一.

这幅画的主要特点在于颜料的基调都是黄色, 从纯黄色到橙色到硫磺色. 这几种在凡高眼中代表着幸福的暖色相互衬托, 相互渲染, 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象. 有人说, 这15枝向日葵里, 有的是花苞, 有的正盛开, 还有的已调谢, 放在一起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注: 此画来自Wikipedia.
又: 连日来小雨不断, 天空阴霾. 当以凡高之热情以祛之.

十八只熊猫的故事

2006年,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出生的熊猫宝宝有12胎19仔,存活17仔,创历史最高纪录。此外,该中心还救护了2005年8月在四川宝兴县出生的一只野生熊猫幼仔.

图片提供: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问世

修炼

初展身手

别拍我!

哼哼

我哭

说不要就不要

拍吧拍吧

谁怕谁?

该出关了...

先填饱肚子

外面的世界真可爱

外面的世界很奇妙

长大成"猫"

星期六, 二月 24, 2007

最喜欢的一首英文歌: Blowin' in the Wind, Bob Dylan (UMN alumnus)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Yes, '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Yes, 'n'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Yes, 'n'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Yes, 'n'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Yes, 'n'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Yes, 'n'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学艺札记(13)

A Women bathing in a Stream, Rembrandt (oil on oak, 62cm X 47cm, 1654)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虽然伦勃郎是一位生活在荷兰, 比巴比松派和印象派画家活跃时期早200年的大家, 从这幅画人们却可以看到Monet等人使用的前卫技法: 画面由块状的油彩"拼凑"而成, 近看能清楚地见到衣服上画笔的轨迹, 远看这些油彩却浑然一体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衣物和背景的纹路和质地. 画家极好地运用少量的色彩表达出了复杂的光学效应, 使得这幅画的立体感很强. 这一点正是伦勃郎画作的一大特色.
在伦勃郎生活的那个年代, 神话和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占据着绝大多数油画的主题. 画的内容往往正式而严肃. 这幅画却不同, 画中女性的姿势随意而亲密, 就象是画家的夫人同画家在外游玩时"即兴拍的生活照"一样. 尽管这位女性身后金色和红色的外衣暗示着她应该是圣经或神话里的一个女神, 后世对伦勃郎的生活和画作的研究却清楚地表明模特就是画家当时的伴侣. 她为画家生了一个女儿, 并且长期在画家身边伴随和支持着他直到去世.

星期四, 二月 22, 2007

学艺札记(12)

The Hay-Wain, John Constable (oil on canvas, 130cm X 185cm, 1821)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J. Constable是英国最著名的风景画家之一, 也是Corot十分崇拜的前辈. Constable往往从他的家乡取景进行创作. 象这幅画就是他父亲的一个佃户房子附近的景色. 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让这幅画从问世的时候就被推为描绘英国乡村景色的典范. 除了对人物和池塘树木的真实刻画外, 画家对云的形态的再现能力在众多画家可谓首屈一指.


Weymouth Bay with Jordan Hill, John Constable (oil on canvas, 53cm X 75cm, 1816)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画家在1800年认识了他的妻子(当年她才13岁). 他们1811年订婚, 1816年结婚. 结婚的时候他们受朋友邀请去Weymouth附近度蜜月居住了三个月. 这幅画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 没有人知道这幅画是否是成品还是半成品. 可是这些讨论一点都没有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 画家小时候经常坐在家门外用笔描绘各式各样的云的色彩和形态. 长期积累的功力使得他画起云来总是得心应手, 让云看上去就象在运动一般. 多年以后, 他画的云的稿子被集结成书出版.
不幸的是, 在1828年他的妻子患肺结核去世, 享年41. 在给他弟弟的信中Constable写到"hourly do I feel the loss of my departed Angel—God only knows how my children will be brought up…the face of the World is totally changed to me". 从此他只穿黑色的衣服, 独自一人把七个孩子抚养大.

注: 以上照片来自Wikipedia.

西方画派

我的帖子顺序太乱, 整理一下画派和画家的先后.

年代顺序: ..., 巴比松派(1830-), 印象派(1860-), 新印象派, 后印象派(1880-),...,立体主义,...

星期三, 二月 21, 2007

老房子

昨天跟室友聊天时才惊讶地知道我住的房子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房子从外头看是很旧, 完全是灰色的花岗岩. 内部经过历年整修倒看不出是有那么长的历史, 只是觉得内部构造比较差. 另外还听说街对面本来有一栋大的居民楼, 二战期间被德国人空袭时炸了所以留了一大片空地. 这个故事是我从室友那听来的. 他是从一个出租汽车司机那听来的. 那位司机当年两岁, 家曾经在那楼中, 大难不死被人从废墟中救出.

学艺札记(11)

The Avenue, Sydenham, Camille Pissarro (oil on canvas, 48cm X 73cm, 1871)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按出生年月排序)主要有法国人Pissarro, Edgar Degas, Cezanne, Monet, Gauguin. 这些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生卒年代介于1830和1926之间), 其中最多产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推Monet. 虽然Pissarro不如Monet有名却被称为印象派之父, 原因就在于他对该画派技巧的创立和发展贡献最大.


Pissarro的画相对其他几人的作品而言更为朴实--不知道是不是他年纪最大的缘故. 在一生中, 他尝试了许多种绘画的技巧. 所以他不同时期的画的风格就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这幅画中, 油彩都是成片地连续地使用, 尽管人和物的精准已经没有了(印象派的特色), 却和Monet及Seurat的画所使用的更为前卫的技法截然不同, 不是用小片状或点状的颜料的堆积所产生的视觉效应来打动观众的. 这样一来画的朦胧感就比其它印象派的画作少了许多.


下面这幅画是Pissarro最为推崇的风景画家Corot(Barbizon School--巴比松派代表人物)的作品. 观众从中可以看出印象派艺术思想和技巧的一个源头.


Ville d’Avray,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oil on canvas, 1867)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USA.

星期二, 二月 20, 2007

学艺札记(10)

Boating on the Seine, Pierre-Auguste Renoir (oli on canvas, 71cm X 92cm, 1879-80)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雷诺是和莫奈是好朋友, 也是同时期的印象派当家著名画家. 这幅画与莫奈的那幅相比, 在技巧和方法上有众多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此画的色调上. 橙色的小舟和上面的乘客以及河面上舟和人的倒影共同构成了画面的核心. 画家没有使用任何一种深色的颜料. 充分地表现了在某个夏天的一个中午, 在晴朗的天空下, 亮丽的环境中, 两位穿着整齐的年轻女士悠闲地泛舟于塞纳河上的景象. 画家对色彩使用及其产生的效果的熟练掌握使得对水面的描绘极为神奇.
注: 此画来自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网页.

星期六, 二月 17, 2007

学艺札记(9)

Bathers at La Grenouillere, Claude Monet (oil on canvas, 73cm X 92 cm, 1869)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这是印象派主要人物莫奈的画作. 问世时间自然在新印象派之前, 所以也许应该和上一篇换个位置分析才是合理的. 总而言之, 在这些(新或旧的)印象派画作里头, 对人物及物体进行精确刻划再也不是画家的首要任务. 光和色的组合以及它们在人眼人脑之中造成的印象变成了画家追求的主要目标.
这幅画在技巧上, 片状油彩的使用成了绘画的特色和要决. 这一点从右下方水面的描绘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 水面基本是由小的,水平的, 黑色, 白色, 蓝色和黄色的矩形油彩构成. 近看似涂鸦之作, 远看却又发现它们真实地再现了湖面波光淋漓的景象. 这类油画不愧为艺术的革新, 是绘画从传统向现代, 从具体向抽象变化的重要里程碑.

注: 此画来自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网页.

新年--流水帐

昨天在家看电影, 室友拿出一瓶红酒要和我分享. 良辰吉时, 也不便拒绝--尽管我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尽量不喝酒. 电影后借着半瓶红酒的力量从晚上10点睡到了早晨8点. 很久没有睡懒觉了, 起来真是精神抖擞(本来没计划起这么早, 可是实在赖不住了).

喝咖啡, 洗澡, 吃早饭. 不到9点就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 熬了老半天到了10点, 还不是往家里打电话的时候, 于是乎只好出门购物. 小城之小, 几乎各处都在步行范围之内. 我只花了一个小时左右便从超市凯旋归来, 利索地买回一周的用品和食物. 凑巧今天天气极好晴空万里, 也不枉出去散了散步.

回家后看着脏乱的地毯才意识到已经一个月没有吸尘了. 以前总是一周一次, 最近以来却变得心不在焉, 懒于动手. 好歹今天大年三十, 把房间清理清理, 也算是对自己的唯一新年礼物吧!

来到办公室, 看到领导曾来电来信指示. 立马回电请示: 好在一切都正常. 中午12点, 该是给国内家人贺年的时候了. 丈母娘向来睡得早, 这时候打过去正合适. 家里正好吃完饺子, 丈母娘接到电话特别高兴. 很久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了, 我自己心里也热乎乎的. 合家团圆之时, 谁不想自己的亲人呢? 向老人拜年请安后, 又和小舅子聊了几句. 他也想我--尤其是想和我一起喝酒. 小舅子好客直爽, 看来回国的时候啤酒肚不长出来是不太可能了. 可怜我一个月前刚开始戒酒, 不知将来是否还有战斗力. 到时候还是尽量多用琵琶虾和凉拌小乌贼填肚子吧!

挂了之后又接着给父母亲问候. 他们平时睡得比丈母娘晚. 加上妹妹的两个孩子不在, 家里清静. 估计今天要看了春节晚会才会上床. 电话过去, 也是刚吃完晚饭刚开始看电视. 只两老在家, 年夜饭也简单. 这么多年没有陪他们度过年三十, 心里甚为不安. 不知道出国后的第一次年夜团圆会是在多久以后. 希望是在不远的将来...

在此遥祝三位老人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猪年吉祥!

星期四, 二月 15, 2007

学艺札记(8)

Bathers at Asnieres, Georges-Pierre Seurat (oil on canvas, 201cm X 300cm, 1884)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这画的是巴黎西北部塞纳河两座桥之间的一段河岸的景象. 远远的是一批有高大烟囱的工厂. 河里有几条小船漫游. 面前河岸草坪上歇息着几位建筑工人, 另有两个还在河里嬉戏. 最右边戴帽的男孩把自己扮成神话里Triton(希腊神话中海之信使, 他特有的附属物是一个海螺壳,用来当作号角以扬起海浪。当他用力吹响这只海螺的时候,就像一只凶猛的野兽所发出的咆哮,连具有神力的巨人都为之动容)的模样.

这幅画与早期写实主义的画作使用的技巧和手法都不一样. 清晰流畅的线条失去了主导地位. 浓重均匀的色块也不见踪影. 在这里, 各种颜色的点和短线被很高明地聚积在一起. 观摩者的眼睛不由自主将这些点和短线联结成图画. 画家利用颜料的布置和色调对比使得这幅画有一种朦胧的外观以及一份十分清新活泼的感觉. 这就是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的第一幅画作.


如果你凑近去看细节, 你将看到的是粗糙的颜料颗粒; 如果你保持一定的距离去体会, 整体的效果就完全相反--一种意外的精致(此谓''只可远观, 不可近玩'') . 它代表了绘画的一种全新的方法.

注: 此画来自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urat

一张猪年邮票


传统年画(2)


传统年画(1)


星期三, 二月 14, 2007

情人节快乐!!!


慢锅皮蛋瘦肉粥

煮粥用料:瘦肉末适量(或瘦肉一块),皮蛋2个捣碎(无铅皮蛋,一则健康些,二则石灰味没那么大),姜1块,水足量,油盐适量




下了材料后,先高温煮沸30分钟,然后再转低温煮,火候足,粥就绵软入味而且容易消化;

粥的质感处理:如果用的是整块猪肉, 在转低温煮了1个半小时后, 把煮在粥中的瘦肉捞出来,用筷子扒拉,撕成丝丝状.

慢锅鱼片粥

慢锅鱼粥




主 料:米适量洗净(或饭一碗,新鲜饭或冷饭均可)、三文鱼(或其它鱼或鱼腩)一块、姜末或姜片少许, 可加入喜爱的蔬菜或咸菜, 若有香菇最好。

调味:水适量(若有高汤更好),胡椒, 盐适量, 少量食用油. 另可依喜好添加其它佐料。

做 法:1. 香菇浸软,揸干水切粗丝。2、鱼洗净抹干水,带皮切厚片(鱼腩切厚件) 3. 把调味放入慢锅内,熬上一晚即可盛入碗内上桌。食用前可添加葱花或香菜.

注: 三文鱼的维生素D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人体对于钙质的吸收,另外所含的维生素E也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身体酸痛,防止手脚冰冷。此粥不仅味道更鲜美,还能滋润肌肤。  特色:保养肠胃,补充元气,更可滋润肌肤。

学艺札记(7)

The Stove in the studio, Paul Cezanne (oil on canvas, 41cm X 30cm, late 1860s)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随意打开手中的书, 看到这一幅塞尚画的, 构图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画面. 思绪刹那间回到了从前. 我的一生中只在一个地方见到过这样的炉子. 炉底通风的口子里闪耀着暗红的光, 炉子下面堆着一堆耙出来的灰白的煤渣. 光线由我的身后投射在这几件物品上, 我的眼睛却离不开这灰黑的煤炉和它的烟囱.

可惜的是: 这幅数码照片比胶印照片效果差远了, 画中各种色块的光泽和质感都丧失了.

注: 此画来自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网页.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ul_Cezanne

星期二, 二月 13, 2007

学艺札记(6)

A View of Deventer seen from the North-West, Salomon van Ruysdael (oil on oak, 52cm X 76cm, 1657)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今天换换口味. 来个有国画意境的西洋画. 这是荷兰一条內河在Deventer的一段. 大半画面被浓云笼罩, 几只鸟儿在云边飞翔. 天空下远处是城市. 宽阔的河面上有几艘游艇和两条小鱼船. 渔民们悠闲地等待着鱼儿入网. 不知道借着劲风驶来的游艇会不会惊扰他们.
画中几条游艇的帆被疾风吹得满满的, 以静止的图案描述了动态的时空. 一首古诗写道'微风燕子斜, 细雨鱼儿出', 聊聊几笔动感十足. 这诗和画用的手法颇有相同之处.

星期一, 二月 12, 2007

学艺札记(5)

The Virgin in Prayer, Sassoferrato (oil on canvas, 73cm X 58cm, 1640-50)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当你感到悲伤, 当你感到不安, 你就静静地看着这幅画. 她能给你带来内心的和平与安宁.

注: 此画来自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Giovanni_Battista_Salvi_da_Sassoferrato

星期日, 二月 11, 2007

小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将是一生以来第三次不和家人在一起过新年. 第一次是在天津准备考托, 临时抱佛脚硬是没回家. 那时还有几位战友一起消磨时光. 第二次是刚到明州的时候, 第一次在异国他乡, 第一次在没有任何熟识的朋友和家人的情况下度过. 我想了什么为自己做了什么? 转眼六年过去了, 我早已忘记当年的情形. 明年的此时此刻, 又会是怎样呢?

星期六, 二月 10, 2007

学艺札记(4)

The Cheat with the Ace of Clubs, Georges de La Tour (oil on canvas, 97.8cm X 156.2cm, late 1620s) Kimbell Art Museum, Fort Worth.


这幅画可以用来和Caravaggio的画The Cardsharps来做一个有趣的比较. La Tour是法国人, 生活年代比意大利人Caravaggio略晚. 他早期的画作据说受后者影响很大. 使用同一个题材的画来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到他们相似和不同之处.

Caravaggio是写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代表. 他的画The Cardsharps感觉就和照相机照出来的差不多. La Tour的画虽然用了同样的主题可是手法就不相同. 人物刻画同Caravaggio的画一样传神却不拘泥于所有细节. 即便如此鲜艳时髦的女士衣服, 珠宝和其他物件的质地还是丝毫不差地体现了出来.

画中左边三人在合伙欺骗最右边的女士. 三人中真正打牌的是男的. 座上的女性是中间人却也是骗局的主导者. 站立的女仆正在通过斟酒来分散受骗者的注意力. 看来很快右边这位女士身边的钱币就要合并到那个男人右手下的那堆里面去了.

注: Wikipedia上这幅画的质量不如前几幅好.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s_de_La_Tour

木头谈酒(14)-伏特加, 摘自万维论坛精华版

在万维论坛精华版里木头先生写着一个系列关于酒的文章: "木头谈酒". 文风有趣,开拓眼界. 论述中虽有许多不敢苟同之处, 而我又决定戒酒, 还是不禁向酒的爱好者推荐该系列. 以下是第14篇: VODKA.

看着像水,闻着像水,喝着像水,到了肚子里不像水,像火,让五脏六腑,七经八脉都燃烧的火――这就是伏特加。
伏特加是俄国的“国酒”,是俄国的上帝,俄国号称是泡在酒桶里的国家, 俄国人号称是酒汁滋润的民族,平均每年消耗15公升酒,一半是Vodka. 而如果只算成年男子,这个数就成了120公升!900万粉丝,300万酒鬼, 他们对伏特加的顶礼膜拜,难解难分,达到嗜酒如命,把它当成“第一妻子”的地步。从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到大文豪艺术家,无不是贪杯之人,好酒之徒。按理说偏冷的地方人活的长,可是俄国人的寿命排在世界136位,肯定与酗酒有关。
伏特加应该说和威士忌是亲兄弟,都是从谷物酿造蒸馏的,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特别是玉米,只是它的原料有时还有土豆。这是不怎末产葡萄却有大量谷物的苏格兰和俄罗斯的共同选择。在麦芽的存在下,加热把谷物的淀粉变成糖,其发酵变成酒精,蒸馏(往往两次或更多)使之纯化,达到96%,但再往后没有橡木桶的陈化,而是通过桦木炭的过滤,除去一切色素和杂质。每十升的蒸馏酒液用1.5公斤的木炭,连续过滤不得少于8小时,每四十小时换掉10%的木炭,得到一个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对蒸馏水稀释到40-50%后,即可装瓶销售。质量上土豆不如小麦,小麦不如黑麦。个别的情况下,会加一些香料,果汁,颜色。
威士忌值得炫耀的口感,白兰地令人心醉的芳香,伏特加一概没有。什麽“一看,二闻,三品”那套程序,对它根本不灵,用不着。喝伏特加的方法是:倒在一个厚壁的直筒的小酒杯里,一般是50克(一两),“一口闷”(one shot)。喝这种酒追求的只有一个:进肚子以后的效果。胸口发烧,浑身发热,脑袋发晕,眼睛发直,舌头发涩。一句话,那种似醉未醉,微醉小醉的感觉。当然也有人要喝个大醉,傻笑,发疯,撒野,乱吐,死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醉酒的人心情愉快,观看的人处之坦然。不过有一点俄国人是对的,他们把酒当酒喝,直奔主题,抓住根本。
木头其实一直有一个疑惑,欧洲人,美国人,喝酒只注意酒以外的东西。香味,甜度,酸度,丹宁,或者营养,都是些远远小于1%的成分。其实酒的主要成分是酒(废话!)可是那些品酒专家们云山雾罩说了一大堆,就是对它的作用一字不提!如此本末倒置,他们到底对酒懂不懂?俄国人说,全世界的人都是用嘴喝酒,只有他们用胃喝酒。别的人在喝酒中的杂质,而他们才只喝酒的本身。
当然,俄罗斯人喝酒入口即烟一饮而尽,也还因为伏特加有点呛人,辣嗓子,特别是质量不太高的。为了减轻这个刺激,喝酒之前他们把酒瓶子放在冷冻室里,外面冻出一层白霜。连小酒杯也要跟着冻得冰凉。他们还有一个习惯,喝酒时一定在喉咙弄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杯一端,不能停,瓶一开,不能剩。
俄国人怎麽样能喝许多伏特加尽量保持不醉?当然他们久经沙场练就了好酒量,当然从基因上白种人就比黄种人能喝,但是也有一些小窍门,木头透露一二,不过决不指望你们有一天会用上它们。喝酒前,吃两个煮土豆,喝一到两个生鸡蛋,喝一到两勺橄榄油。喝酒时,只喝伏特加,连水,果汁都不喝。一口闷,不要嘬。马上吃两片柠檬,接着大口的酸黄瓜,腌西红柿,以及多油的食品。酒后,第二天早晨5点,从冰箱拿一罐啤酒,喝完接着睡。如果不管用,醒来后喝一杯盐水。
伏特加起源于词voda,就是water,变成爱称,vodka,有“可爱的水”的意思。伏特加的确看着可爱,晶莹,纯洁,像个天使,可是喝到肚子里,就成了唆人作恶的魔鬼。它的名声不像威士忌,白兰地那麽好,经常使人联想到酗酒,醉鬼,甚至犯罪。
从15世纪克里姆林宫的楚多夫(Chudov)修道院造出第一桶伏特加,当时作为止疼药,它整有五百年的历史了。俄国传统上只为领导人和英雄立碑,现在也要为Vodka立碑了,上面刻满它的名牌。在伏特加的发展史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门捷列夫。如果你说不知此公何人,你的中学化学老师就该打你屁股了。他是元素周期表的发明人,现代化学的奠基者。他的博士论文《论酒和水的结合》研究了一年半,证明当酒和水混合时,总体积不是两者之和,而是小一点,确定伏特加的最佳浓度是38%,要用重量算而不能用体积,再高让人烧心,再低淡而无味,伏特加的名字都是他起的。后来因为酒上税时都是四舍五入,就成了40度,1894年列入国家标准, 而且规定伏特加是以重量卖而不是以体积卖。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烈酒基本上都是40%,连中国的白酒也要向世界看齐,发展38度低度酒。所以门老先生也是烈酒的祖师爷,比中国传说中的杜康贡献大得多。
因为实际酒的度数可能有1%的误差,后来世界上还是通行比较简单的体积浓度,40%就是温度15度时酒精的体积比。美国则常用另一种表示,叫Proof,数值是体积浓度的两倍,40%就是80 proof. 在英式的表达中,57%时100 proof,用得很少。
从伏特加出现以后,俄国的历史就变成了伏特加史。18世纪,彼得大帝免费向士兵提供伏特加,每天两杯(15-18%),那时杯子很大,不是现在的60克120克小杯。俄军在天寒地冻中的魔鬼训练全靠伏特加顶着。1812年的俄法战争可以说是Vodka对Brandy的大战,俄国凭着充足的Vodka供应,士气高昂,打败了Brandy见底的法军。可是到了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人吃了“醉兵必败”的亏,以至德国威廉二世总结道,“未来欧洲战争中,胜利永远属于清醒的一方。”从此沙皇停止向部队供酒,以茶代之。
就连十月革命,也与伏特加有关。一次大战时,沙皇把持伏特加专卖权,断了老百姓财路,怨声载道。布尔什维克号召不造酒,不买酒,不喝酒,与沙皇对着干,最后革命成功。反法西斯战争,当时苏联红军饥寒交迫,弹药不足,但是每人每天100克的伏特加从未间断。血里流着伏特加的红军硬是反败为胜,把红旗插到了柏林。
由于伏特加渗入到俄国社会的每个细胞,当权者都得面对。500年间,伏特加六次被禁,六次解禁,比孟获七擒七纵只少一次。列宁时,把度数降到35以下,命名这种酒里科夫加(当时财政部长的名字)。斯大林则废除禁酒令,大大增加了税收。赫鲁晓夫下令研制喝不醉的伏特加,专供中央领导人,让他们既能享受酒的美味,又不耽误第二天的开会。戈尔巴乔夫大刀阔斧重拳出击禁酒,查,封,关,罚,有“矿泉水总书记”之雅称。叶立钦是个大酒鬼,但是只喝白兰地。他取消了国家对伏特加的专卖权,结果Vodka愈演愈烈,假酒横行,劣酒泛滥,真正的好伏特加只能靠进口。普京上台一个月,就把伏特加产销大权收归中央,他还从我做起,滴酒不沾,树立样板,这招还比较灵,这些年年轻的,时尚的,转向红酒,啤酒,伏特加的销量每年递减。(尽管如此,普京成了立陶宛一种伏特加的牌子)
六十年代,前苏联的货架上只供应两种Vodka: Moscovskaya (苏联绿)和 Stoichnaya (苏联红)。后者是高档的,3个卢布一瓶,半升装,12戈比压瓶费,男女老少无人不晓。喝酒要集体行动,三个人,一人掏一卢布,酒倒出来正好是三杯。直到现在Stoichnaya也依然是俄国伏特加中最有名的。
然而,出自瑞典一个只有万人的小镇奥胡斯的绝对伏特加(Absolut Vodka),有六种口味,辣椒,红梅,柑桔,等等,靠着它成功的广告战,名气已经远远超过了苏联红。它的创始人Lars Olson Smith 发明了一种连续蒸馏的方法,快速地得到纯净的伏尔加,因而获得“伏尔加之王“的称号。它的酒当然好,但它的宣传更好,重金悬赏,重兵出击。“绝对完美”的口号震耳欲聋,让你不由不信。标签是直接印到瓶子上的,别出心裁。每个瓶子上都有他创始人头像的徽章,个性鲜明。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给他画了一幅画以后,陆续有五百个画家为它作画,还有一百个在排队等着,艺术与广告已经混为一体,大大提高了“绝对伏特加”的品位。
别看美国人20年代还不知道伏特加史怎麽回事,现在它已是世界第一大伏特加品牌斯米尔诺夫(Smirnoff)的拥有者。Smirnoff原名Smirnov,建厂于1860年沙皇时代,甚至十月革命后仍是家族企业。20年代其后人Vladimir Smirnoff流亡到法国,30年辗转移民至美,带来秘方,建立酒厂(译为“皇冠“),使美国人认识了伏特加,喝到了伏特加,生产了伏特加,并向世界160国家销售了伏特加,每天46万瓶。它有红,蓝,绿,黑不同品种,35%-50%不同浓度,2003年旧金山世界烈酒比赛获金奖,在十大名烈酒中排行第二(第一名是一种Rum酒,第四名是威士忌的Johnnie Walker)。
节外生枝。六十年代在俄的Smirnov另一支后裔,重新恢复了酒厂Smirnov。美方的Smirnoff来个恶人先告状,告俄方的Smirnov侵权,旷日持久的Smirnoff对Smirnov官司大战以美方失败告终,因为裁决下来,美方公司用的法文名,而俄方公司是俄文名,不搭界。
和俄国伏特加打官司的不止美国,还有以前对它唯唯诺诺的“小兄弟”波兰。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后,波兰来个翻脸不认人,宣布自己才是伏特加的原产地,正告俄国今后不准再用Vodka的名字。这不是挖了俄国人的祖坟吗,哪能不严阵以待。寻找俄国是名不虚传正经八百的“伏特加之乡“的证据,历史的重任就落在了历史学家波赫列金身上。到底是学富五车,到底是才识过人,波赫列金不负亿万俄国人民的众望,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波兰生产伏特加比俄国晚了几十年。小兄弟从此消停了。
两年以后,在莫斯科郊外波赫列金的家里,发现了他的尸体,据悉是波兰人所为。

学艺札记(3)

The Cardsharps,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oil on canvas, 94.2cm X 130.9cm, 1594) Kimbell Art Museum, Fort Worth.


打牌作弊古已有之, 此乃明证也. 画中两个年轻小伙正打着扑克, 一边放着赌注. 左首, 腼腆稚嫩的小伙正专心致志地研究如何出牌, 而对手和他的搭档却在毫不迟疑地作弊. 年长一些的老油条肆无忌惮地看着他的牌向同伙打着手势. 根据同伙示意, 右首小伙一边眼睛盯着对方, 一边右手伸到腰后在两张舞弊牌中挑选. 由于分神的缘故, 他的嘴唇微张, 脑袋里一定在想如何拿到需要的牌.
左首小伙无辜的表情, 中间年长者的油滑气质和右边小伙的紧张神情跃然纸上使得画面栩栩如生. 注意年长者手套拇指和中指顶端的开口. 那应该是为了便于摸牌. 右边小伙的腰上挂着一把匕首, 不禁让人联想如果他们被揭穿后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又一个坏天气

周六早晨还没起床, 只听外面狂风大作. 由于窗户老旧, 穿过来的气流让绛红的窗帘窣窣抖动. 挂断电话拉开帘子, 原来外面早已雨雪交加. 未及片刻, 细小的冰雹伴着雨雪噼噼啪啪地撞上窗上的玻璃. 好一幅萧杀的景象.

星期五, 二月 09, 2007

学艺札记(2)

The Doge Leonardo Loredan (Giovanni Bellini, oil, probably with egg tempera, on poplar, 62cm X 45cm, about 1501-4)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Doge 指的是威尼斯共和国元首. 此画作于Leonardo Loredan刚当选元首之时,是一幅标准的官方正装肖像画.礼服和礼帽的精致质地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服装的处理以外,面部光线传神地表达了画中人的地位与气质. 他面向阳光,右脸一片光明左脸略带阴影. 这种处理手法造成的效果是: 如果你掩盖他的左脸,你能看到一个坚毅的行政长官,而只看右脸他却象一位慈祥的老者. 不易的是从总体看来, 他的面部表情自然而无半点人工雕凿的迹象.
注: 此画来自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Giovanni_Bellini

星期四, 二月 08, 2007

学艺札记(1)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Antonello da Messina, oil on wood, 48cm X 36.5cm, about 1475-6).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该画对光线的处理很高明(上图比原作色调更亮,可能是扫描造成的).对远处窗外细节的刻画尤为细致.一位隐士高人在城中之城专注于研读经文.在西方(宗教)里鸟纲中鸡形目中的雉科里Partridge(一种野鸡)代表着真理而孔雀象征着不朽.前者据说能够从叫声中辨认出它们的妈妈;后者的肉曾经被认为是不会腐化的.

注: 此画来自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onello_da_Messina

2007年的第N场雪

这一周天天都下雪.此时此刻外面又飘扬着白茫茫的一片.奇怪的是雪花伴随着耀眼的阳光,看来不会让地面结冰.

星期三, 二月 07, 2007

艺术读本

在美多年,艺术馆去了不少.可是因为接触西方艺术很晚,往往看图观物不得要领.自从去年在阿伯丁买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亚洲艺术小图册后,一直想着去弄几本类似的西方艺术书来看看.今天趁着去图书馆,借了两本彩色图册: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Companion Guide 和 Kimbell Art Museum (Fort Worth, Texas) Handbook Of The Collection.准备家里一本,办公室一本.空闲之时就着咖啡研读研读一下艺术.就算是有了两个便携式艺术馆--足不出户遍览天下艺术.

星期二, 二月 06, 2007

2007年的第二场雪

清晨7点,窗外飘着鹅毛大雪.拿起放置一边的像机冲着外面拍了几张照片.

下面无人过问的后院乱糟糟的一片,实在是让人扫兴.于是我就带着像机出门往办公室去,准备沿途拍上几张.出门之后,街上就是如此景象

走上几步就到了必经之地: KING'S COLLEGE

薄薄的一层雪铺在草坪之上与平常大不相同.

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雪就停了然后是艳阳高照.不出一小时,一切都恢复了从前的样子.

星期一, 二月 05, 2007

2007年的第一场雪

原本以为今冬无雪.孰料二月才是阿伯丁最冷的季节.早晨天气感觉和平日并无多大差别,虽然略有些寒冷.刚到办公室坐下没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笼罩了整个世界.仿佛又回到了明州...

星期日, 二月 04, 2007

应酬

担当讨论班组织工作还真不简单.首先要四处找演讲人,安排日期和旅店.外地演讲人到了,还要陪着吃个饭,喝个酒什么的.美其名曰待客之道,却也为将来找工作建立了关系打下了基础.牺牲时间和金钱都在所不惜.

化妆晚会

晚上7点先到朋友家聚集.一看几个人都穿好了.一个成了大花猫,一个成了卡通人物,一个成了牛仔,一个成了海盗,还有一个披着浴袍穿着拖鞋短裤.我变成了007里一个中国杀手的模样.



晚会在一个酒吧里进行.这个晚会实际上是为LUCY和她姐姐一起举行.各方面的朋友都来了很多,我大部分都不认识.大家聊聊天,吃吃点心,喝点酒.兴头上来了就着音乐瞎跳跳舞.一时间似乎又恢复了往日欢快,只是一停下来好心情瞬间变得无影无踪.